種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種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括底座,底座上設有滾輪,所述底座上固定連接有支柱,支柱上鉸接有懸臂,懸臂括短臂和長臂,長臂端覆有膠墊,所述短臂的端部鉸接有豎桿,豎桿上設有砝碼鉤,砝碼鉤為側(cè)設有開口的平板結構,所述砝碼鉤與豎桿固定連接;所述長臂上開設有通孔,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矩形柱,矩形柱上設有C形鉤,C形鉤端與所述矩形柱轉(zhuǎn)動連接,另端可插入到所述長臂的通孔內(nèi);所述C形鉤還具有突出部。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得砝碼移取方便不費力。 1.種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括底座,底座上設有滾輪,其特征在于:所述底座上固定連接有支柱,支柱上鉸接有懸臂,懸臂括短臂和長臂,長臂端覆有膠墊,所述短臂的端部鉸接有豎桿,豎桿上設有砝碼鉤,砝碼鉤為側(cè)設有開口的平板結構,所述砝碼鉤與豎桿固定連接;所述長臂上開設有通孔,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矩形柱,矩形柱上設有C形鉤,C形鉤端與所述矩形柱轉(zhuǎn)動連接,另端可插入到所述長臂的通孔內(nèi);所述C形鉤還具有突出部。 2.根據(jù)權利要求1所述的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其特征在于:所述支柱為圓柱形柱體;所述支柱底部與底座上表面的連接處設有加筋。 3.根據(jù)權利要求1所述的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其特征在于:所述矩形柱上還設有擋板。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檢定技術領域,尤其涉及種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。 背景技術 在稱重儀器的校準過程中,般會使用到砝碼,而砝碼的質(zhì)量從到小依次不等,較的砝碼在多次移取過程中是比較費力的。據(jù)此,本實用新型提出了種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。 實用新型內(nèi)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種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能夠使得砝碼移取方便、不費力。
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,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(xiàn)的: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種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括底座,底座上設有滾輪,所述底座上固定連接有支 柱,支柱上鉸接有懸臂,懸臂括短臂和長臂,長臂端覆有膠墊,所述短臂的端部鉸接 有豎桿,豎桿上設有砝碼鉤,砝碼鉤為側(cè)設有開口的平板結構,所述砝碼鉤與豎桿固定連 接;所述長臂上開設有通孔,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矩形柱,矩形柱上設有C形鉤,C形鉤端與 所述矩形柱轉(zhuǎn)動連接,另端可插入到所述長臂的通孔內(nèi);所述C形鉤還具有突出部。作為本實用新型步的方案:所述支柱為圓柱形柱體;所述支柱底部與底座上表面的連接處設有加筋。
作為本實用新型步的方案:所述矩形柱上還設有擋板。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: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通過懸臂鉸接在支柱上,鉸接的位置使懸臂分為短臂和長臂,形成杠桿原理,對校準砝碼的移取更加省力;C形鉤的設置,使勾起砝碼后的懸臂無需用人力將其保持砝碼不落地,通過C形鉤端轉(zhuǎn)動,另端插入到長臂的通孔內(nèi)鎖住懸臂,使砝碼懸空不落地,整體功能完善,實用性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優(yōu)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步說明。 如圖1所示,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稱重儀器用校準砝碼的移取裝置,括底座1,底座 1上設有滾輪,所述底座1上固定連接有支柱2,支柱2上鉸接有懸臂3,懸臂3括短臂4和長臂5,長臂5端覆有膠墊6,便于手持且起到了防滑的作用,所述短臂4的端部鉸接有豎桿 7,豎桿7上設有砝碼鉤8,砝碼鉤8為側(cè)設有開口9的平板結構,所述砝碼鉤8與豎桿7固定 說 明 書 連接;所述長臂5上開設有通孔10,所述底座1上還設有矩形柱11,矩形柱11上設有C形鉤12, C形鉤12端與所述矩形柱11轉(zhuǎn)動連接,另端可插入到所述長臂5的通孔10內(nèi);所述C形鉤 12還具有突出部13,突出部13便于操作員轉(zhuǎn)動C形鉤12。在本實施方案中,先,C形鉤12未轉(zhuǎn)動連接在矩形柱11的端沒有插入到長臂5的通孔10內(nèi),推動移取裝置至砝碼16位置,提起長臂5的端,短臂4下降,砝碼鉤8的開口移至砝碼頸部17,再對長臂5施加向下的力,使砝碼16懸空抬起,手持突出部13,轉(zhuǎn)動C形鉤12,將C形鉤12未轉(zhuǎn)動連接在矩形柱11的端插入長臂5的通孔10內(nèi),鎖住懸臂3,使砝碼步的,所述支柱2為圓柱形柱體,便于加工;所述支柱2底部與底座1上表面的連接處設有加筋14,增加了支柱2與底座1連接處的剛度。步的,所述矩形柱11上還設有擋板15,C形鉤12未轉(zhuǎn)動連接的端脫離長臂5的通孔10時,不會在矩形柱11上來回晃動。 本實用新型通過懸臂鉸接在支柱上,鉸接的位置使懸臂分為短臂和長臂,形成杠 桿原理,對校準砝碼的移取更加省力;C形鉤的設置,使勾起砝碼后的懸臂無需用人力將其 保持砝碼不落地,通過C形鉤端轉(zhuǎn)動,另端插入到長臂的通孔內(nèi),使砝碼懸空不落地,整 體功能完善,實用性。
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。應當理解,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無需創(chuàng)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(jù)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。因此,凡本技術領 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(xiàn)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、推理或者有限的實 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,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(nèi)。

|